尊敬的***领导,您们好!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全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健康危机,而在医疗等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中、西医几乎是素手无策。回顾过去,人类从无史到有史以来,在没有科技手段的远古时代是如何治病的呢?为什么有那么多关于神医的传说流传至今呢?一部《大医精诚》倒出了祖先“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智慧和德行,告诉我们真正的医者乃“上医”也,上医可医天医人。由此看来,我们要想解决当下人类健康危机,还得返璞归真、追根溯源,去寻求祖先的智慧。
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证实,中国传统中医不仅仅是狭义的“医”,更是人类认识宇宙自然、了解生命真相、防治疾病与保健养生的科学,是可以解决全人类疾病、健康难题的智慧宝库。但现在的中医与传统中医出现了文化传承的断层,就是 “魂魄”,我们已经“失魂落魄”了,失“心”了,自古“万物有灵以为生”,失去了这些“灵”又以何为生呢?
在历代的古籍经典、医学典籍、名医实录案例中,都有对魂魄与人体生命的记载。尤其近十几年以来,医科大学许多中医专家、学者不断发表言论学说,还有关于魂魄的研究在中医临床应用的报告,并且大力倡议对魂魄进行研究。
中医讲人体由精气神组成,魂魄理论是中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各种原因,魂魄理论一直未能彻底阐明,生命本然存在的“魂魄”完全被“无知者”定义和演变成某类心理学范畴及意识形态的词汇,唯恐避之不及,严重影响和阻碍着广大医者以及人们对魂魄的正确认知。没有“神魂魄”的人体就是不完整的人体,甚至就是行尸走肉,缺失魂魄的中医就已经不是原本的中医了,已经面目全非了,因此,挖掘研究人体内“魂魄”的真相、魂魄在人体生命健康所起的作用、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让“失落”的魂魄回归,为魂魄、为中医正本清源,是传承、发展中医的迫切需要。
古圣先贤经典中关于魂魄的记载:
中国传统文化古籍经典关于“魂魄”的记载论述举目皆是,魂魄对每个中国人并不陌生,涉及魂魄的用语比比皆是。如《左传·昭公七年》云:“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又云:“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隋唐间儒家学者孔颖达注解说:“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所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
中世纪以来,后人公认的大哲学家朱熹在《朱子语类》卷六十三明确阐述:精气就物而言,魂魄就人而言,鬼神离乎人而言。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人之魂魄与鬼神的关系,在人体内为魂魄,没有肉身便成为鬼神。
大众熟知的《说文解字注》曰:“魂,阳气也。魄,阴神也。”《人身通考·神》说:“神者,阴阳合德之灵也。惟神之义有二,分言之,则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以及意智思虑之类皆神也。” 又说:“人身之神,惟心所主。
《太上老君内观经》谓:“动而营身,谓之魂。静而镇形,谓之魄。”又有《祭义》曰:“耳目之聪明为魄。”“两字皆从鬼者,魂魄不离形质,而非形质也。形质亡而魂魄存,是人所以归也。”从这些古圣先贤论述中所示,魂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医典关于“魂魄”的记载与应用:
最早的记载出现在《黄帝内经》,灵枢54节 P240页(中华书局出版): “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原来祖先早已知道人体生命构成,人体不仅仅是肉眼仪器所能见的皮骨筋肉、毛发指齿、五脏六腑等,还有肉眼仪器所不能见的经络、思想意志、魂魄等,魂魄、经络也如同身体器官一样,本来就是生命整体的一部分。
普世之人几乎都知道人体有“精气神”, 很少有知道人体精气神之间的关系,在西汉《淮南鸿烈》卷一原道训(中华书局第47页) : 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精即是形、物的组成,这里的“形”即是所能见的血肉之躯,是生命的房子,起承载的作用;“气”是经络里的能量,是神到形实现各种人体机能的动力,比如各个脏器的运作及气血的运行等等;而“神”即是灵、是心,故为生命的主宰,是生而为人的标志。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54节(中华书局240页)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 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黄帝内经》中有无数篇幅记载魂魄与人体的关系,并有多次论证魂魄与疾病的关系,《灵枢.本神》第八节P53页(中华书局):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魂魄会影响到人五脏正常功能,是导致身体病变的最初根源,《黄帝内经》之《灵枢·本脏》(中华书局211页)曰: “意志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邪哭使魂魄不安者,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宋代医家夏子益《奇疾方》云:“凡人自觉本形作两人,并行并卧、不辨真假者,离魂病也。”
《类经·藏象类》以“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包括其病理,并言明了神与魂的生理、病理关系是:神藏于心,故心静则神清;魂随乎神,故神昏则魂荡。
汪蕴谷在《杂症会心录》言:“气足则生魂,魂为阳神。精足则生魄,魄为阴神,合而言之,精气交,魂魄聚。”
综上所述,由此看来,魂魄是古代医者治疗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一切病皆与此相关。
关于“魂魄与病死”最直接的论证是晋代神医葛洪,屠呦呦受到他的启发发现菁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葛洪在其代表作《抱朴子内篇》第62页(中华书局):人无贤愚,皆知己身之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
神医葛洪更直接地告诉世人:魂魄是人病、死及健康的关键,任何忽略甚至否认魂魄存在的认知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又怎么可能从根本上找到和解决人体疾病、健康的根本问题呢?
无独有偶《黄帝内经》之《素问·刺法论》中(中华书局816页)曰: “人虚即神游失守卫,使鬼神外干,是致夭亡。”本病论第七十三:“人气不足,天气如虚,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干人,致有夭亡”。
这些都在告诉后人:三魂七魄是人体本有的存在,与生命息息相联,人体三魂七魄是生命的真正主宰,是我们人体生命系统正常运行、抵御外邪进入身体的根本,在心的驱使下,魂魄更主宰着人体的阴阳及阴阳之气的强弱与平衡。
魂魄是人体生命无形的架构,而且无处不在,凡脏腑皆有神有魄。《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张景岳注:“心为一身之君主,……脏腑百骸,惟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王冰注:“任治于物,故为君主之官。”这里的“心”不是心脏,而是心神、心魄,而且对应人体不同脏腑的魂魄离失,人将会出现不同的病症。比如人失离了元魂就会出现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晃糊、无明困倦、情绪低落、心力不足等症状。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离魂异疾的记述,清代鲍相敖的《重订验方新编》、沈源的《奇证汇》、陈士铎的《辨证录》等,对于魂魄与疾病都有十分详细的论述,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们从历代名医传世医典的见证中可知,魂魄对人体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要想真正研究预防和治疗疾病、保障生命健康、养生益寿,挖掘、研究“魂魄”的奥秘已经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这是还原生命真相,完善生命科学,响应号召,是挖掘、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人人有责,这也是无数有识之士的共识。
近代名人、学院对“魂魄”的研究:
钱穆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在其著作《灵魂与心》中有12篇文章谈到他对魂魄的相关研究。
南怀瑾先生是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曾经说过对魂魄的研究:魂魄是两个东西,所以当我们受了惊吓,文学形容这个人“魂飞魄散”,魂就飞出去了,这个意识精神就离开了身体一样;魄,身体受了惊吓,下面屙尿了,人发抖了,就是身上物质的作用,四大不调和,就分散开,叫“魂飞魄散”。
徐文兵先生是中医师、厚朴中医学堂堂主、高级中医讲师、中医教育家、身心医学专家,在他著作《字里藏医》说:魂魄是道家和中医的基本概念,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另外,人们日常俗语曰:失魂落魄、魂飞魄散、三魂七魄、勾魂摄魄、神魂颠倒、魂不附体、惊心动魄等成语,还有“下笔如有神”、灵感、魄力、灵性、灵气等等都是见证魂魄的端倪。
追根溯源,无数古籍经典见证,天人合一是包括中国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归属。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义》曰:“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淮南子·精神训》曰:"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庄子·齐物论》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郭店竹简·语丛一》:“知天所为,知人所为,然后知道。知道然后知命。”《黄帝阴符经》曰:“天性,人也;人性,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斗转星移;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德,万变定基。” 宋朝“二程”被称为“旷世大儒”,曰:“天、地、人,只一道也。安有知人道而不知天道者乎?道,一也。岂人道自是一道,天道自是一道?”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朱熹,世人尊称为朱子曰:“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天;既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
由此可见,“天人合一”乃是中国传统文化“学”之源头,故北宋哲学家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外篇》曰:“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
《黄帝内经》通篇没有“天人合一”这个词相,但所讲所述无一不是天人不可分离之相,每一篇对话都在阐述人的生、长、感、病、寿、死等等,无一不是与天相应、相通,受制于天。“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灵枢·经水》曰“与天地如一。”
《礼记·礼运》曰:夫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其天地之心也。天地之五行与人之五行、天地之阴阳及人之阴阳、人天之生灭都合于德,归于道,本为一也。故曰天时、地利、人和,要顺应天时、合乎地利,一切天时、地利是好是坏,是福是祸都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什么?取决于人内在魂魄之神、灵、心也。故真正的中国中医是“上医”,是天人合一者,可依天医人、依人医天,医人即是医天,医天即是医人。
毛泽东曾说:夫中华悠悠古国,人文始祖,之所以为万国文明正义道德之始作俑者,实为尘世诸国中最致力于人类自身与天地万物间精神相互养塑者也。盖神州中华,之所以为地球文明之发祥渊源,实为诸人种之最致力于人与社会与天地间公德、良知依存共和之道者也。当下时代再现“心之力”,习主席站在全人类的高度,率先提出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回归正本清源,真正的中国中医崛起的时候了,唯有真正的中国中医才能够拯救人类于水火,解决全球面临的健康危机。
经过漫长的历史的洗礼,在世界四大文明中,中国华夏文明成为亘古不变的一枝独秀,就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来源于天人合一、正本清源,具足真正的“灵性”和“灵魂”。钱穆老先生曾说: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对全世界最大的贡献。自古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天人合一”,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作为小宇宙之“人”本就是大宇宙之“天”的组成部分,那么天人合一合的是什么?是神、是灵、是心,是魂魄皆归于一,回归本源。
时至今日,传统文化屡遭破坏、打击,已经失魂落魄了,失去了最具“灵性”的部分,“魂魄”二字也就剩下一具空壳,很少有人知道它真正的含义了,从有史以来的古籍经典到现在的量子物理科学、医学,无不证实“魂魄”是人体生命本然存在的事实,现在是该为“魂魄”平反昭雪,让其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之源了,该到“招魂”的时候了,而且,这一切只能从中医开始。
首都医科大学2004年12月第6期文刊【摘要】中指出:“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缺乏关于神魂魄理论的内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因涉嫌唯心论,从教材中彻底删除,至今未能恢复,致使许多青年中医不知神魂魄为何物,或对其存在有很大误解。神魂魄理论是中医理论中的瑰宝之一,是科学理论,值得认真发掘整理,应该在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恢复其相关内容。”
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中医文化的传承断层在魂魄,所以现在连很多中医从业者都不知道“魂魄”与健康疾病的关系。魂魄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面对人类的健康危机,“魂魄与生命科学”是中医药领域必须深入发掘和研究的,而且时不我待。
深圳紫薇圣医堂咨询有限公司是由一群完全致力于挖掘、研究、传承以生命健康和中国中医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共同创建的一家新兴企业,其中不乏对中国中医研究十余年的有志之士,如今在“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势下,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宗旨,创办公司,并发起申请成立“魂魄研究学会”,希望在国家以及学会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搭建研究平台,集思广议,博采众长,在此全球健康危机之当下,秉承《大医精诚》之德风,为中国中医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成立魂魄研究学会的宗旨:
1. 贯彻落实国家对发展中医的指导政策,积极参与实现全民健康的愿景。
2. 深入挖掘传播中医文化,弘扬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精神,为人民的身体健康服务。
3. 共同研究探索“魂魄”与生命健康、疾病及生死的关系,破除迷信,引领人们正知正信,让“魂魄”回归中医,正本清源。
4. 为广大中医专家学者、中医民间传承者、卫生医疗者、健康养生从业者、组织团体等创建学术研究、交流、咨询平台,共同挖掘、研究、探索、找到疾病真相,从而解决人体生命健康问题。
申请单位:
深圳市紫薇圣医堂咨询有限公司
申 请 人:刘少丰
2018年 8 月 10 日
尊敬的***领导,您们好!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切实把中医药这一...[详情]
网贷平台面对庞大的用户群体,需要建立起与用户良好的沟通关系,尤其是在行业迷茫期,顺畅、坦诚的沟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