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 > 正文
揭秘万亿级科研成果转化数字背后,中科院进军国民经济主
2018-01-31 17:23:36

原标题:揭秘万亿级科研成果转化数字背后,中科院进军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兵法”

1月29日,来自北京中关村的近百位企业家齐聚中科院文献情报研究中心,共同参观“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成就展。对于一直以来为国家“上天入地下海”抢占科技创新国际制高点的中科院来说,此番直面如此规模的企业家群体,实不多见。

image.png

事实上,从研究如何在浩瀚太空中“对接两根绣花针针尖”,到“接地气”走进企业家群体共话科技成果转化,如今的中科院,正在“率先行动计划”指引下,联合各方力量,共谋破解科技创新对经济贡献率低这一困扰中国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难题。

一组足见成效的数字是,十八大以来,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社会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7万亿元、利税2289亿元。而按照规划,到“十三五”末,中科院将依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旗下企业两大抓手,带动起近达5万亿元的企业新增销售收入目标。

实现如此蓝图,中科院到底有着怎样的底气?又有着怎样的独门秘籍?对此,记者展开了探秘之旅。

当科技创新成中国的“阿喀琉斯之踵”难题

“很震撼,也很受触动”,作为此次受邀参观的企业家代表之一,北京星旋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姚镇发出这样的感慨。他的震撼,来自于对中科院练就“上天入地下海”科研本领的折服,而“触动”之处则在于,如今的中科院已经率先成为中国科研成果转化的典范。这对于深扎传动技术研究领域多年,仍在探索科研成果商业化之道的姚镇来说,倍感可贵。

的确,科技成果如何实现高效转移转化,是长期以来困扰产学研各界的难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又事关科技创新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对此,国家领导人曾指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姚镇对记者表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可以说是科技创新“阿喀琉斯之踵”难题的表征之一。科研成果特别是一些基础科学领域的成果从小试、中试再到商业化,往往要经历很长一段路程,这其中考验的是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是否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同时也考验的是企业和资本方是否能熬得到实现商业化的那一天。

另一位受邀参观的资本方代表,鹏飞资本创始合伙人任溶则对记者表示,资本和企业本身以逐利为天然属性,这本身无可厚非,是考验的同时也能凸显企业家对于科研成果未来应用前景的眼界,往往一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潜力在中后期才逐步显现,但往往很多资本坚持到中试阶段就选择放弃,致使一些科研实践由于供血不足过早夭折,这一问题他们过去经历很多。他告诉记者,鹏飞资本目前在军民融合领域投资了3亿元的早期项目,其初衷就是能够助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坚持走完“最后一公里”,最终结果往往收效更大。

但姚镇以自己多年做研发并做企业的心路历程告诉记者,他一路走来见证过很多基础科学研发成果没能走到最后,他的公司算是比较幸运,坚持7年研究应用于传统制造业的传动技术,要不是资本方能熬得住,可能坚持不到今天。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对于如何破解科技创新的“阿喀琉斯之踵”难题,众多人士都指出,化解之道早已有共识,那就是需要从体制上设计一套能够照顾产、研、资本等各参与方利益关切的有效机制,业界都普遍期待有一个可以借鉴的成熟有效模式来复制推广,并且最终上升为整个国家层面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长效机制。

“运河体系”——“中科院模式”的破解之道

就在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就展举行的当天,由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国科控股”)牵头发起,国科控股和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投资企业中已上市公司在北京联合成立“中国科学院上市企业联盟”。该联盟旨在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据中科院秘书长邓麦村介绍,在中科院过往60多年的历程中,除了秉持“顶天立地”理念积极瞄准国外科技创新制高点推进国家一系列基础科学科研重大前沿课题之外,还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依托旗下的国科控股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有效模式。而这些探索,以2014年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的发布实施,进入到更系统化推进的阶段。

从目前来看,国科控股的探索已经形成了名为打造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运河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联动,打造从IP智本知识海洋通往IPO资本海洋的知识产权平台、双创平台、投融资平台、科技银行保险、创新联盟、产业智库和领军人才等多层次平台。

邓麦村对记者表示,中科院长期探索出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的精髓在于,首先能够理性看待产、研和资本等多层面的属性和关系,能够从源头上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市场需求导向,而非基于研究成果出来后再去对接市场;其次是重视资本链的作用,设立成果转移转化的母基金,目前规模达到60亿元;最后就是从中科院机构设置上,成立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并设立知识产权普惠计划。企业可向中科院申请加入“普惠计划”专利池,签约成功后根据自身需求选定专利池中的2个领域内、总数不超过20件的意向专利,在2年内免费自主实施。后续若有进一步需求,企业还可选择购买专利(每件不超过10万元),或与中科院科研团队开展技术咨询、委托研发、共建实验室等深入合作。

image.png

在邓麦村看来,这一系列打法都是中科院和国科控股在长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的最优化组合,未来还将不断优化调整,直至形成一套长效机制。

正式在这一模式的过往实践中,中科院体系助推出了联想控股、科大讯飞、中科曙光、中科三环等分属于各个领域的26家上市公司。

模式之外,这些公司成长过程中都始终传承着中科院的理念和基因,这一点在近两年在人工智能领域倍受关注的科大讯飞得到了集中体现。

科大讯飞起步于人工智能领域的雏形,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系建立的“人机语音通信实验室”,正式当年其创始人刘庆峰还在求学期间拉着十几名科大同学一起将这一源头性技术一步步推向产业化。

多年后,当刘庆峰回忆起科大讯飞一路成长的历程时,时常强调科大讯飞正是一开始便扎根于源头基础性科研,才得以始终占领产业制高点。而创业历程中,更是坚持和传承中科院“顶天立地”的基因理念。刘庆峰曾总结道,"顶天"是指核心技术国际领先,"立地"是指让研究成果大规模产业化。

目标直指近5万亿元,科技成果产业化航母将成型

在这一模式的推演下,按照中科院拟定的规划目标,到“十三五”末,中科院将依托国科控股和院所企业将带动起4.8万亿元的企业新增销售收入目标,同时孵化“双创”企业5000家;为不低于2万家企业提供“四技”服务。

这意味着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一艘注入浓厚中科院标签的产业化航母蔚然成型。

在这艘航母上,搭载着众多具备足够想象空间的产业“机群”。比较“接地气”的集成电路和智能制造方面。按照规划,中科院“十三五”期间,自主研制新型高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及各类传感器,实现自主可控的核心基础器件在高铁、电力、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同时,开展下一代机器人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工业物联网等研究,研发高端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智能装备系统,构建面向重点行业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高潜项目已经从IP(智本)海洋驶向IPO(资本)海洋的坦途中。

例如全球首个深度神经网络处理器“寒武纪”芯片,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应用中,包括图像识别、目标跟踪、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和医疗诊断中。该项技术已经成立创业企业,并于近期宣布完成1亿美元的A轮融资,成为全球AI芯片初创公司中的“独角兽”。一度引发IBM、Intel、HP、微软、MIT、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UCLA、哥伦比亚大学和佐治亚理工等国外知名机构的纷纷跟踪对标。

目前寒武纪芯片公司正与中科曙光合作研制智能云服务器,与多个核心手机芯片厂商合作研制面向下一代智能手机芯片的智能IP。目前寒武纪已完成专利布局,成立了创业企业,开展产业化工作。

image.png

在参观活动结束时,姚镇特地在展览大厅的巨幅标语下拍照留念。他告诉记者,科技成果转化中最关键的两个主体是企业和研究机构,此次参观在见证中科院产研互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开放性和巨大外,会让更多的企业加深产研的互动。“中关村之于中科院,就像硅谷之于斯坦福一样,两者之间都是一衣带水,共生共长的关系。在未来科技创新实践中,作为‘近水楼台’的中关村企业,积极对接中科院,共同徜徉IP到IPO的运河体系,已经刻不容缓”,他说道。

最新文章
杭州3年将造4万套“蓝领公寓”:

作为全国首批住房租赁试点城市,继2017年出台《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工作方案》后,杭...[详情]

京城二手房交易量有所抬头 业内:全年...

从去年3月楼市调控升级开始,北京楼市成交全面下滑,二手房成交量也持续低迷,中介关店、经纪人...[详情]